百相网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娱乐圈的瓜,为何总会成为公共事件的挡箭牌?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1-1 17: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娱乐圈的瓜,为何总会成为公共事件的挡箭牌?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柏拉图


事件概述

11月25日,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案,对被告人吴亦凡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附加驱逐出境;以聚众淫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
同日,北京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吴亦凡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6.00亿元。
至此,沸沸扬扬的“吴亦凡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从“顶流”到“阶下囚”,吴亦凡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十年前还在EXO风光无限的吴亦凡,十年后却锒铛入狱;
五年前还在福布斯排行榜叱咤风云,五年后却亲自敲响了为自己而鸣的丧钟。
这一切完全是吴亦凡咎由自取的结果。无论再高的人气、再大的流量,只要谁敢触
法律的红线,等待他的必将是严格的惩处和制裁!
吴亦凡的锒铛入狱,或许平息了群众心中的怒火,但是另一场发生在中国西北角的火灾能够因此平息吗……
11月24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吉祥苑小区一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10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此前,乌鲁木齐已实行长达108天的封控管理,而异化和扭曲的疫情防控措施,间接导致10条鲜活的生命葬身火海,这本应是一个引起重视和讨论的社会热点话题。
可是吴亦凡入狱事件却占据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致使乌鲁木齐火灾事件迟迟没有登顶热搜,热度甚至不及一些无关痛痒的律师分析。


但网民并没有停止对于乌鲁木齐火灾事件的关注,围观产生流量,关注带来舆论,讨论助推热搜。
网民的努力产生了效果。当乌鲁木齐火灾事件终于有机会以“热搜第一”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前时,李铁出场了……


截至作者撰稿时,热搜上已经不见乌鲁木齐的相关话题,就连因它而生的“吴亦凡入狱”和“李铁被查”也失去了踪影。“吴亦凡”和“李铁”这两条热搜仿佛就像是没有利用价值的“棋子”一般被遗弃,它们就像是两副“挡箭牌”,在抵挡住乌鲁木齐火灾事件的负面舆情攻势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这一切,仅仅只过去了不到48小时……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固然获得了大量关于吴亦凡入狱以及李铁接受监察调查的机械复制性报道,但媒体对这类有明确是非对错之分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娱乐新闻的热情报道,又何尝不是对乌鲁木齐火灾事件中民众呼声的集体沉默?
锦上添花不缺报道,雪中送炭才缺。
大量的新闻报道或许解答了公众对于吴亦凡现状的困惑,让人们的视野从眼前的柴米油盐延伸至遥远的北京朝阳法院,但也掩盖了一些同样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以及人民的呼声。
官媒的集体沉默以及对吴亦凡和李铁事件的铺量报道,让10位同胞的生命消失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们甚至还要被一场不接受记者提问照稿宣读的“新闻发布会”披上“自救能力弱”的负面标签。
其实作为“挡箭牌”出现的娱乐新闻远不止“吴亦凡入狱”一个。
娱乐新闻:负面舆情的挡箭牌

案例链接:原油宝穿仓事件与罗志祥的“多人运动”
2020年4月21日,受国际局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银行的投资产品“原油宝”跌幅达306%。但由于交易所凌晨2点才结束交易,而中行在晚上10点就禁止客户进行卖出操作,加之中国银行并未作出提前预警,进而导致“原油宝”的投资者们只能在深夜眼睁睁地看着原油期货大跌,但却无能为力。史称原油宝穿仓事件
原油宝“穿仓”亲历者表示:12万进去,亏损41万出来,最后倒欠中国银行几十万!!
但正当“原油宝穿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4月23日,周扬青宣布与罗志祥分手,并爆料罗志祥存在“多人运动”等行为。一时间,网民的注意力被转移,“原油宝穿仓事件”的曝光度持续降低,无数投资者的呼声被“多人运动”、“时间管理大师”等热搜掩盖,直至消失在互联网的浪潮中。
现如今,提到“多人运动”以及“时间管理大师”,大家都能想到罗志祥,但当我们提起同时期发生的“原油宝穿仓”时,又有谁会想起无数投资者的哭喊呢?



图1 罗志祥周扬青分手与“原油宝穿仓事件”的热度对比

注:红色线条:罗志祥周扬青分手;蓝色线条:“原油宝穿仓事件”



图2 周扬青分手与“原油宝穿仓事件”的微博KOL参与情况

为何娱乐新闻容易转移和稀释公众注意力?为何主流媒体需要利用娱乐新闻做“挡箭牌”?面对转移和稀释公众注意力的手段,作为草根阶层的我们,除了愤怒,还能做些什么?
<hr/>为何娱乐新闻容易转移和稀释公众注意力?

(一)时代背景:加速社会下的碎片化阅读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哈特穆特·罗萨提出了“加速社会”的概念。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中,罗萨表示,技术更迭速度的提升,同时带来了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加速,因为我们需要变得更快才能跟得上这个世界的节奏。
加速社会是培育碎片化阅读的温床,碎片化的信息凭借其“短平快”的内容特质,成为了加速社会中最容易传递的信息,也是受众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信息。
而吴亦凡入狱等娱乐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正是碎片化的信息。娱乐新闻能够适应当下信息碎片化的阅读,迎合读者的高效需求。此外,娱乐新闻的受众众多覆盖面广,在当下碎片化模式下,面对时刻更新的娱乐新闻,受众可以利用碎片化的休息时间阅读娱乐新闻。
正是在这种阅读习惯的驱使下,受众的注意力也逐渐被转移稀释,在争夺注意力的零和博弈中,娱乐新闻持续占据热搜,而关于乌鲁木齐火灾的群众呼声却逐渐隐入尘烟。
(二)传播内容:娱乐新闻中的“快感”传播

现代美学家认为,“娱乐就是获得一种感情上和思想上的快感”。
在人们单调固化和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下,受众需要梦幻、需要补偿性的心理安慰,没有这种短暂的梦幻来调节现代社会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个社会将难以正常运作。
娱乐新闻有着强大的感官诱惑力,正是这种文化的消遣性,给重压下挣扎的人们制造了快感,让人们能够在媒体创造出来的梦幻中享受短暂片刻的愉悦。莫泊桑曾经形容某些观众说:“这些人群向我们叫道,安慰安慰我们吧,娱乐娱乐我们吧,使我们忧愁忧愁吧,感动感动我吧!”
而人类似乎永远无法抵御快感的诱惑,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的预言: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在消费了“吴亦凡入狱”以及“李铁被查”带来的快感后,在互联网上除了戏谑的笑声,似乎只留下了“评论精选”、“博主拉黑”以及“404 NOT FOUND”。正因网民们的诉求在互联网中没有得到完全表达,进而导致网民们走向现实世界。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让人闭嘴,问题不会因此解决。
<hr/>为何主流媒体需要利用娱乐新闻做“挡箭牌”?

乌鲁木齐火灾事件在网络舆论场上引发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群众的呼声在舆论场上激起了一阵阵波涛。著名汉学家沈大伟指出,如果中国在思想上的战争失败,那么它在民心战中的失败将会为期不远。
为了打赢这场“思想战争”,维护自身合法地位,避免产生更多的负面舆情,主流媒体就必须争夺网络舆论场的主导权,并通过报道“吴亦凡入狱”等娱乐新闻的方式,转移和稀释公众对乌鲁木齐火灾事件的注意力,从而压缩乌鲁木齐火灾事件及其负面舆情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
舆论场是注意力争夺的战场
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指出,舆论的本质是各方利益主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在一个时间范围内,每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一个空间范围内,人头也是有限的。正因为注意力是恒量,网民规模也是有限的,所以必须争夺,这是个零和游戏
舆论在时间维度上的斗争体现在对于“国民总时间”的争夺。
《罗辑思维》的主讲人罗振宇曾提出过“国民总时间”(Gross National Time,简称GNT)的概念,他认为根据我国网民总数网民日均上网时长的乘积,可以得出国民总体花费在互联网的时间,即国民总时间。
我们可以根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得出,日均国民总时间GNT=10.51*4.21亿人≈44.25亿小时,而总时间年度国民总时间GNT≈1615亿小时。
国民总时间是有限的,活下来的舆论永远在与时间做对抗。
主流媒体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必须争夺网络舆论高地,必须在此消彼长的舆论战中争夺受众的注意力,从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性。
而舆论在空间维度上的斗争体现在对于“认同”的争夺。
在互联网空间内,网民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当认同你的人超过反对你的人时,那你就赢了。舆论战归根结底不是要打击敌人,而是争取朋友。
为了争取认同,主流媒体通过自身所掌握的强有力的信息监管权和绝对话语权,一方面压制可能导致社会共识分裂的信息,一方面掷出“吴亦凡入狱”等事件转移和稀释公众注意力,从而压缩乌鲁木齐火灾事件以及相关负面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生存空间,试图扩大认同自身观点的网民的规模,进而维持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性与自身话语的正确性。
总之,主流媒体为了削弱乌鲁木齐火灾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在舆论战中争夺网民的注意力时间,并争取多数网民的认同。
<hr/>主流媒体争夺注意力的方式:转移与稀释公众注意力

面对汹涌澎湃的群众呼声以及正处于悬崖边缘的信任危机,主流媒体为了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以及可持续性,一般会采取转移与稀释公众注意力的方式。
为了实现转移与稀释公众注意力的目的,通过发布其他信息转移公众注意力成为了一个可以尝试的途径。
而话题性强、热度高且带有戏谑成分的“吴亦凡入狱”正好成为了一个可以转移注意力的“挡箭牌”。
“吴亦凡入狱”的确挡住了一波乌鲁木齐火灾的负面舆情攻势,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即使官方媒体避免谈及,但相关的负面舆情仍然层出不穷。为了进一步转移和稀释公众注意力,另一个在内容属性上与“吴亦凡入狱”话题有着较大相似性的“李铁被查”又被报道出来。
这种近乎霸权般争夺舆论主导权并压制负面舆情的方式引发了网民的愤怒与抱怨,许多网民从网络走向街头,在现实世界中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进而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hr/>除了“愤怒”,我们还能做什么?

网民并不完全是乌合之众,他们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群体智慧。当网民发现官方在试图转移和稀释对乌鲁木齐火灾事件的注意力后,作为草根阶层的网民们首先想到的情绪,便是“愤怒”。愤怒不仅仅存在于年轻人中间,也存在于年长者群体之中。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在《再塑意识形态》中指出,愤怒是非理性的,草根群体中的很多人很容易被政治人物或者激进思潮所利用,大都也倾向于成为自觉或者被动的牺牲品。
为了减少愤怒被用于极端行为的可能性,我们除了愤怒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去转发: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在传统媒体时代,在面对社会不公和发泄自身不满时,我们最多只能耳语,只能牢骚。但耳语不能改变中国,牢骚不能改变中国。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几乎成了当下的共识。而今天最大的进步,正在于我们可以不止于耳语和牢骚,可以超越耳语和牢骚。
一个公共舆论场早已经在中国着陆,汇这里聚着巨量的民间意见,整合着巨量的民间智力资源,实际上是一个可以让亿万人同时围观,让亿万同时参与,让亿万人默默做出判断和选择的空间,即一个可以让良知默默地、和平地、渐进地起作用的空间。
每次鼠标点击都是一个响亮的鼓点,这鼓点正从四面八方传来,汇成我们时代最壮观的交响。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指出,转发就是一个普通民众所能做的最大的作为。在一个大众舆论时代,舆论所形成的压力,往往是改变政治和社会的最大动力,这种力量甚至超过一些游说集团、压力集团以及集体行动等等。当然,这种转发需要到达一定分贝、热度才能引起改变。
虽然转发带来的改变是有限的,但是转发的过程以及参与政治的行为能让你了解政治运行的逻辑,让自己活得更明白。
(二)去记住:唯有记住,方能少走弯路

时间是最好的舆论降解液,所有的舆论都是时间的,都是线性的。舆论始于关注,终于关注。舆论的时间就是关注的持续。
一旦乌鲁木齐火灾事件的经验教训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那么它就相当于没有存在过。作为草根阶层的我们,除了去愤怒和转发,还能去记住。
晚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记住这场大火中逝去的人,记住这场大火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记住为了转移和稀释公众注意力而使用的方法,记住在这三年的疫情防控中,为了科学与真理而奋不顾身的每一个人。
只有记住,我们才能在下一次面对类似的艰难险阻时少走弯路。
<hr/>写在结尾的话

其实主流媒体的记者编辑们也想报道乌鲁木齐火灾事件,也为火灾中逝世的同胞感到痛心,也试图为他们伸张正义。但新闻的确如同布尔迪厄所说,是一个“低度自治而高度他治的场域”,报道或不报道乌鲁木齐火灾事件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主流媒体的手里,掌握权利的另有他人。
这主要是因为在主流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中,媒体常常处于客体地位,媒体人的工作内容也几乎来源于上级部门的发号施令。主流媒体难以正常呈现社会多元声音以及行使监督的职能,进而导致媒体唯唯诺诺的“身体在场”和“精神缺场”,新闻活动逐渐扭曲。
但我们也不要因此而丧失理想、垂头丧气。
毕竟亚里士多德曾说:“即使明天我们的手脚都会折断,但我们的衣领和袖口——依然笔挺!”


<hr/>作者:易居
编审:侧影
<hr/>参考文献
[1] 被告人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案一审宣判[N].新华网,2022-11-25.
[2] 罗胖的“国民总时间”概念,或可以解释整个互联网的下半场了,http://www.allchina.cn/news/xinwenMH_post_67902.html.
[3] 章颖. 中国娱乐新闻现状探析[D].广西大学,2006.
[4] 尤晓萌. 网络娱乐新闻的传播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9.DOI:10.27390/d.cnki.gxbfc.2019.000359.
[5] 雷钟哲.关注就是力量 “围观”改变中国[J].新闻战线,2012(10):100.
[6] 笑蜀.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N]. 南方周末,2010-01-14(F29).
[7] 郑永年.再塑意识形态[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8] 邹振东.弱传播[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
[9] 尼尔·波兹曼[美].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5.
[10] 哈特穆特·罗萨[德].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郑作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相网

GMT+8, 2024-12-23 07:46 , Processed in 0.0721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