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最新发表在“Physics of Fluids”杂志上的一项在国际空间站所进行的流体力学实验,足以称得上“精彩”二字。那么科学家们究竟在国际空间站上“做了什么手脚”呢?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克莱姆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设计分析了本次在国际空间站 ( ISS ) 上进行的实验。这是一项关于“水滴”的研究.....水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往往也被人忽视,但是它的研究价值可不小,了解水滴如何产生,发展、扩散和聚结等运动模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但是水滴研究却一直以来面临着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当我们想了解雨滴是如何从汽车、飞机和屋顶上掉落的,以及它们是怎样在能源生产、航空航天工程和微型细胞粘附中产生作用的,看上去似乎很简单的实验过程,但其实这些现象很难建模并且观察起来也非常费力。
2010 年,Paul Steen教授发明了一种利用水表面张力和电场的手掌大小的“蜘蛛侠”粘附装置并获得了专利,2019 年,他发布了水滴运动周期表,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对在表面上振荡的水滴的复杂形状和行为进行分类。Paul Steen教授还曾经担任过“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副主编一职长达数十年。所以任何科学研究的开创、尝试、发展、实现和完成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的甚至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才能完成。而这项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的水滴实验也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论文题目为“Coalescence-induced droplet spreading: Experiments aboard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感兴趣的同学请自行搜索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