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相网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金融理论学习11-国际金融体系及其发展

[复制链接]

3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3-29 19: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金融体系是指调节各国货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汇兑与转移等方面所确定的规则、管理、政策、机制和组织机构安排的总称。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货币关系的几种反映,它构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总体框架。国际金融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1、国际收支及调节机制:有效地帮助与促进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的国家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调节,使其在国际范围能公平地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和义务。
2、汇率制度的安排:由于汇率变动可直接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各国共同遵守的国家间汇率安排,成为国际金融体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确定:即采用什么货币作为国家间的支付货币;在一个特定时期中心储备货币如何确定,以维护整个储备体系的运行;世界各国的储备资产又如何选择,以满足各种经济交易的要求。
4、国家间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各国实行的金融货币政策会对相互交往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各国与国际金融活动有关的金融货币政策,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制定若干为各成员国所认同与遵守的规则、惯例和制度,也构成了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
<hr/>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16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金本位时期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金本位制度的最早形式,也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1914年间。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一法律的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输入过程中形成铸币-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也成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存储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兑换金块。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本国不直接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国币)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第二阶段(1945-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一段时期,国际货币制度极其混乱和动荡不安,严重破坏了国家间正常的贸易和货币金融关系。为了重建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实现有效的国际经济合作,改变受战争影响的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1944年7月,联合国44个成员国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以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这个协定基本上采纳了怀特提出的美国方案,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建立。
该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1)国际金融机构: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汇率,协助成员国改善国际收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旨在以低利率的长期贷款协助推动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2)国际储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双挂钩”通常被视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
3)固定汇率制:在汇率机制上,布雷顿森林体系采取了固定汇率制。IMF规定成员国的货币含金量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变动。成员国在进行即期外汇交易及黄金买卖时,汇率和金价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法定汇率和金价的上下各1%(超过该界限,有关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使汇率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只有当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允许贬值或升值,亦即平价经IMF同意后才能加以改变。这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也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4)国际收支调节的安排:当成员国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时,IMF通过三种方式帮助成员国渡过难关:一是敦促成员国广泛协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二是为成员国提供融通资金的便利,发生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需要储备时,可用回购方式取得短期信贷,来弥补逆差。三是规定各成员国实行多边支付与清算,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也不许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由此创造平衡国际收支的外在条件。
第三阶段(1976年至今):牙买加货币体系
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秩序又开始动荡,直至1976年1月,经过激烈争论,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协议主要内容: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的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协议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贸易,取消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券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
1)储备货币多元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的地位被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
2)汇率安排多样化: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各国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去权衡得失利弊。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①运用国内经济政策:一国运用国内经济政策,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比如在资本项目逆差的情况下,可提高利率,减少货币发行,以此吸引外资流入,弥补缺口。但是需要注意内部政策应与汇率政策相协调,才不致于顾此失彼。
②运用汇率政策: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原理是:经常项目赤字→本币币值趋于下跌→本币币值下跌、外贸竞争力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项目赤字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经常项目顺差时,本币币值上升会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经常项目的顺差。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汇率的条件作用受到马歇尔-勒纳条件以及J曲线效应的制约,可能收效甚微。
③国际融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一功能主要有IMF完成。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贷款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伴随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欧洲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国逐渐转向欧洲货币市场,利用该市场比较优惠的贷款条件融通资金,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顺逆差。
④加强国际协调:主要体现在,一是以IMF为桥梁,各国政府通过磋商,就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共识和谅解,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形式的稳定与繁荣。二是新兴的七国首脑会议作用。西方七国通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多次合力干预国际金融市场,主观上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hr/>以上内容来源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李心丹 。仅做学习总结、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相网

GMT+8, 2024-12-23 07:24 , Processed in 0.0706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