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相网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未来的国际化教育,将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未来|Time Out ...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1-1 18: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伐木累圈地北京,为您呈现国际化、高品质的家庭、亲子生活方式,让您家的每位成员都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当我们为选择体制内学校还是国际化教育焦虑不已时,是否有能力回到教育的本源找到答案?

升学路径如何选轨,要不要变轨,何时变轨……家长该抓住哪个黄金时间点?

当我们以培养孩子未来竞争力而“鸡娃”不能停、“内卷”不能休时,是否想到下一代人面对的还有AI突破了技术层面并“侵入”艺术领域的现实——试问那时候人该如何自处,还剩哪些竞争优势?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得上比较完整?什么是从“面”,到“类”,再到“个性”的结合?

身处这个愈发不确定的世界,什么是教育者应该愈加笃定的?
……

以上种种疑问,Time Out教育观栏目在最近与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执行校长刘炜先生的对话中,都一一找到了明晰的答案。

作为一所即将迎来15年校庆的国际化学校,北京市新英才学校(下文简称新英才)既是提供幼儿园到高中的典型K12国际化学校,也是北京较早一批加码和发展自己“双轨升学”优势的先行者。

曾在人大附中履职九年之久的刘炜校长的加入也正体现了这点,随之而来的还有人大附、北大附、八十中、唐山一中等名校的名师资源。国际化教育,从来不是单一国家的教育,在《民促法》和“新课标”确认后的当下,这无疑是国际化学校重要的竞争力。

                                                                             观看完整视频


Time Out 教育观INTERVIEW
刘 炜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执行校长

Q:国际化学校使用公立教材,是优势的丧失,还是自我完善?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是为人的成长而服务的,一是知识的传承和延续,二是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化。不同国家受不同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教育的具体实施上会不一样,各有各的实际情况,我们不用刻意放大这种不同。

从2000年到现在,中国教育经历了三轮多的改革,教育理念有了很大变化,比如,我们吸收了诸如开放性讨论、批判性思维和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北京好的公立学校,在25年前左右就开始进行项目式、研究式学习,以及各种各样的选修课,但中国教育又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优势,其中有两点优势我特别看重:

一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学科都在努力给学生搭建一个整体知识框架,就像种下一棵知识树,这点非常重要——现在强调的碎片化学习、终生学习都在早年就种下的这棵知识树上找到着落点;二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注重学科能力,比如语文的读、写、认、背,还有数学的计算和列公式能力等,这些基本技能要是缺失了,后面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会很吃力。





所以中国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现在呈现出的是一种本土教育的国际化样态。我觉得家长不需要担心民办学校使用国家课程和教材是一种倒退,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教育实践,以国家课程和标准学出来的孩子在高中和大学接口国际化课程和教育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相反,还可能会有很大优势。

Q:国际化学校如何保持和发展自身优势?
有些家庭确实会担心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和公立学校一样,那国际学校还剩什么优势的问题。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地平线,不是天花板,课堂教学是可以在这之上进行挖掘、充实、拓展和提升的。不同的老师用同样的教材,教同样一个学生,效果肯定不一样,所以关键在于如何提升老师的业务能力、视野和师德,等等。

新英才一直致力于“一堂好课”,每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的一堂好课,同时小学和初中,我们在正常的国家课程之外,有非常丰富的选修课,小学阶段开设近60门特色选修课,涵盖艺术体育、语言文学和科学工程几大类,初中也有三十几门。必修课程让所有学生都有一个相对正常的学习基础,但它是“大水漫灌”,选修课程一方面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秉性;同时我们还为有个别需求的学生搭建了个性辅导课程——可以说,必修课是“面”,选修课是“类”,个性辅导课程就是“个体”,是因材施教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两个特色课程:研学行走课程和生活美学课程。前者带孩子走出课堂去观察生活和社会,有人文、科学和艺术之分;后者包括生存、生活和生命三个层面,从急救和防灾知识,到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再到哲学层面的生命思考,不一而足。



新英才要做优质的个性化教育,这是我们和公立学校相比的一个大优势。个性化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小班教学,人再少,它也是由不同的个性组成的。所以既要有“面”的教育,也要有“类”的教育, 还要有“个性”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我觉得才是比较完整的教育

Q国际形势变幻不定,如何规划孩子的升学路径?每个孩子的秉性是不一样的,一把尺子量只有一类人才,多一把尺子就多一类人才。因而针对每一类学生该怎么升学,我们提出了“全球升学路径”,这里包含国内升学和国际升学。新英才从2020年开始办国内的高中班——英才书院,聘了很多人大附中、北大附、八十中等的名师;同时国际升学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不仅分欧洲、北美、日韩、东南亚,还有中东等地,国际课程也分A level、AP和加拿大课程……所以一方面是匹配学生,一方面匹配课程,一方面匹配留学目的地,三者结合找到最优解


至于什么时候可以“转轨”,我们做过一个研究,把国内高中课本和A level的高中课本,A level的大纲和AP的大纲进行对比,75%左右的知识点是完全一样的,剩下25%,有的国内深一点或广一点,有的国外的广一点或深一点,完全不交叉的很少。所以实行我们这样一套教育计划,从小学到初中,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养好习惯和做好社交,找到自我兴趣和特点,建立核心能力和素养。

到了九年级的时候——我认为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了——一来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他/她逐渐了解自己了,家长和学校也是,比较好判断未来的方向,进而做出清晰的规划;第二,接下来三四年的国际环境和大学升学政策也明朗化了。



那么有没有反悔的机会?我认为九年级结束之后可以反悔一次。因为此时各种课程学习还都不太深,过了十年级之后再转就不建议了,国际升学的时间已经很紧,国内升学落下的课程也多,还不如多读一年。

最后,我最反对的是走双轨。双轨对学生来说负担太重了!这么多年看下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她两边都不太能学好。

Q:内卷,是家长太焦虑,还是学校没做好?
“内卷”本来是一个历史学的概念,说的是个体投入越来越多,但社会总体收益却没有相应增加,甚至在变少的现象。现在内卷又被泛化了,被泛化为“努力”,好像我努力就叫内卷,其实不是。回到内卷最初的含义,我觉得教育一定是要避免内卷的。不管是上课、刷题,还是培训,看上去很忙很努力,但边际效益很低,这是一种徒劳。

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在学校和老师没有把好东西教给学生,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盲目焦虑。学校需要老师帮学生建立好学习规划,学生做的练习也应该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现在国内的中考和高考,偏题、难题和怪题越来越少,但并不代表难度的降低,国际课程也如此,一部分是需要熟练掌握的基础题,一部分是要有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别提面试环节),所以不管是985或者清北,还是国外的藤校,刷题刷不出来,你需要对该学科或专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需要学习、阅读和实践,就是我们说的“学术升维”,比如说喜欢教育学,那么就会有相应的教育学的老师和这个学生探讨教育学的问题,这是pre-university的课程,是大学先修课,我认为这样的“卷”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带给学生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眼界。
















Q: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从中小学的角度来谈核心竞争力或核心素养,我认为第一个是行为习惯比如,能够集中精力的在一定时间内做一件/类事情。当以后家长、学校和领导的压力都撤销后,靠的就是个人行为习惯。

第二是好奇心。愿意去了解没见过、没听过、没尝试过的事和人,对人生非常重要,特别是当今社会,我们学习一个专业,但未来的职业很有可能不是现在所学的东西。

第三是阅读力。阅读并不局限于书籍,通过电子产品、纪录片和旅行等媒介,获得自己的思考或反思,都是阅读力——这也带出来下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自我反省的力量。







最后是审美力。在科技越来越昌明的时代,审美力只会越来越重要。我们正在举办一个主题为“智绘未来”的AI活动,你们会发现,AI已经不仅是技术问题了,它已经“侵入”艺术领域,那么人又该如何自处,人还有什么优势——这是下一代乃至未来几代都将面临的重要哲学问题。审美力可能会在未来带给人更重要的力量,因为物资会越来越富足,但人内心未必一定成正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相网

GMT+8, 2024-12-23 15:59 , Processed in 0.0699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