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相网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蒋飞】北京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复制链接]

5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3-1-18 18: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发自公众号:蒋飞宏观研究

要点
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不仅仅是全国的大脑中枢,也是重要的心脏(经济大市)。无论在财政上缴还是科技发展上都在国内处于前列。北京是少有的在摆脱对房地产依赖之后经济仍在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这也部分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金融资源优势。持续上升的GDP和限额管理的人口数量会产生较大的“优越差”,未来在房地产市场、人口流动等其他方面可能带来未知难题。北京作为京津冀“一核两翼”的世界级城市群主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占有一核,也占有其中一翼,在中国几大城市群中属于少有的大中心。北京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最大带动效应,同时如何通过官僚体制改革来适应城市群的发展,将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大探索。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从经济总量上看,2021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40269.6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而从人均产值看,北京2021年人均GDP以18.4万元蝉联全国各省市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远超全国人均GDP(8.1万元)。
受上年低基数因素影响,2021年北京市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今年前三季度,在全球经济剧烈波动、国内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北京市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下,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同比增长0.8%(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半年回升0.1个百分点,反映出北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成果,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措施的落地,北京整体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1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新兴动能加快积蓄
经济数据方面,我们主要从生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以及人口等方面进行梳理。

1.1 生产端看,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工业发展韧性强从三次产业占比来看,2021年北京市三次产业占比为0.3: 18.0: 81.7,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 39.4: 53.3相比,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占比明显较高;从各省及直辖市第三产业占比的排名来看,2021年北京市三产占比居首位。由此可见,服务业在北京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自2020年以来或受疫情影响,第三产业贡献率有一定程度下滑,从2019年的89.6%下滑至2021年的56.2%;与之相对的是,北京工业贡献率大幅上升。北京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工业对GDP贡献从2019年的6.5%上升至2021年的43.3%(贡献率均按不变价格计算),可见北京市的工业发展具有较强韧性。下面我们分别对北京的服务业和工业展开分析。




北京市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增速较快。从总量上来看,近十年来北京市服务业增速较快,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5020.3亿元增至2021年的32889.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9.1%。分结构来看,2021年位居北京第三产业前三的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三个行业占北京第三产业GDP的比例高达52.7%,与其他经济强省(例如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以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格局存在明显不同。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5%,对整体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其中金融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1个百分点。




北京市金融业发展迅速。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位置——首都,一直都是重要金融机构总部的首选城市,北京金融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2038.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603.7亿元,复合年均增速为12.71%,与上海增速几乎相等。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3.6%上升至2021年的18.9%,且始终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功开市,北京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额达180.1万亿元,同比增长42.9%;北京地区各类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1.3万亿元,同比增长3.8%。融资渠道的拓宽和规模的增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北京将自身定位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表示,2021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17年的11.3%上升至2021年的16.2%。其中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1.6万亿元,达到全国城市的最高水平,占全市GDP的40.4%。《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在前沿领域、重点领域探索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提出北京方案。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32.0亿元,首次超过金融业。


北京房地产市场发展较早,近年来或受“房住不炒”政策影响,房地产增加值增势明显放缓。2010-2020年期间北京市房地产占GDP比重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2021年北京房地产快速回落,占GDP比重掉至全国以下。这或许反映了在“房住不炒”的定位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引导下,北京房地产市场正朝更加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整体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在逐渐降低。实际上北京房地产占GDP的比重从2017年就逐渐在下降,除了受地产政策影响,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北京人口实施上限管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房地产需求也有所减少。


工业生产韧性强,高端制造进一步发展。2021年北京工业增加值达569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高达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1.0%,较高的增长可能是2020年低基数、2021年新冠疫苗和集成电路等产品大量增产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从行业的角度看,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021年北京有25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双引擎作用持续发挥,其增加值分别较上年增长252.1%和19.6%。从产品的角度看,高技术产品生产增势亮眼,2021年工业机器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智能手机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6%、46.9%、21.7%和17.1%。今年1-11月,受疫情和去年高基数影响,北京总体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但部分高端制造业及相关产品生产增势依旧强劲。按可比价格计算,北京今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0%,如果剔除新冠肺炎疫苗生产因素则实现同比增长3.1%;分行业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7%,医药制造业下降58.2%;分产品来看,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工业机器人等高端领域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倍、43.9%和15.1%。


2021年8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汽车、电子、医药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接近4成,科技、信息、商务、文化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约60%。其中包括小米、贝壳、紫光、用友、北方华创、中科创达等知名公司


北京作为国有企业总部聚集地,在“做大做强”背景之下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2022年11月24日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北京市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从6.42万亿元增长至8.9万亿元,累计增长2.48万亿元。2022年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工作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市管国企资产总额6.5万亿元,资产负债率64.9%,降至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两年平均增长9.8%;利润总额1323.8亿元,同比增长38.1%,两年平均增长12.7%。北京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在持续提高。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艳林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民营经济不断发展,贡献了全市四成以上GDP、近五成税收和七成就业,未来将会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其中2019年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占全市比重为51.1%;实现经济增加值1.4万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4%。





1.2 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提高,消费潜力有待释放,出口总值稳步提升
投资角度看,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缓,投资效率不断提高。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测算[1],近十年来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从32.1%逐渐下滑到20.5%,远低于全国水平。这反映出北京市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投入的依赖程度较小,投资的整体效率较高。从2012年的0.61万亿元稳步增长至2021年的0.83万亿元,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均增速为3.9%,远低于北京近十年GDP年均增速的6.6%。与近十年来全国投资增速逐渐放缓的趋势一致,北京市投资增速整体也在下行,甚至在2018、2019两年负增。今年前11月,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2%,比全国同期水平低1.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看,高技术制造业、新基建投资增长加快,经济活力不断提升。2021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9.6%,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72.1%,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5G、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新基建投资增长26.4%;新基建项目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9.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近十余年,北京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基本低于全国,2016/17年更是连续两年负增,与上文房地产业占GDP比重下滑相呼应,一定程度显示北京市产业升级转型较早,对房地产业依赖相对较轻。


消费方面看,北京市居民消费增速平稳,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2021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3.64万元增长到8.15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1万元,复合增速比全国略高。但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0.69万亿增长到1.49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速为8%,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这显示出北京市消费增速与收入存在一定差异


近10年来北京社零同比增速一直不及全国水平,可能是北京较高的房价对居民消费形成一定抑制。2022年前11月,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万亿元,累计同比-6.3%,降幅更是远远大于全国同期(-0.1%),一定程度显示今年前期疫情对北京的冲击。
尽管消费总量增速平平,近年北京消费也在升级,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与升级类消费相关的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3.1%、21.4%和16.7%。2022年前11月,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5.1%和1.7%,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7.1%。


房地产销售方面,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05年-2018年持续下降,占全国比重也不断下滑。2017年房屋销售面积从上年的1659万平方米降至870万平方米,近乎“腰斩”,2018年销售面积进一步降至696万平方米,占全国销售面积比重仅0.41%。2017、18年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负增长,除了北京疏散非首都功能疏散、人口控制效果显现,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前期房地产限购政策。北京2016年9月份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首套普通住房首付比例从30%提到35%,二套普通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同时新增了条款:首套非普通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自住型商品住房、两限房等政策性住房除外);二套非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70%。2019年开始北京楼市调控虽然延续高压政策,但信贷政策边际放宽,需求得到一定释放,销售面积开始缓缓回升,2021年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07.07万平方米,占全国比重为0.62%,相比2011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今年前11月 ,北京商品房累计成交897.34万平方米,同比-4.3%,比全国同期增速高出19个百分点。
尽管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近十年整体下降,但销售金额却实现了6.3%的复合增速,这其中房价拉动作用明显,北京房价增速明显高于全国。近十年北京商品房市场基本呈现价涨量跌态势,表明商品房市场需求一直比较旺盛,供需缺口依然存在。


外贸端看,北京市长期贸易逆差,出口总值稳步提升,占全国份额不高。北京市进口总额相对较高,增速较快,近十年贸易逆差在1.6万亿元上下波动。2021年北京市出口总值为6118.47亿元,较2011年复合年均增长4.8%,低于全国水平(5.9%),近十年北京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也维持在3%以下。2022年截至11月份,北京市出口总额为5242.4亿元,同比下降6.3%,明显低于全国同期增速(9%)。
近年来北京市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也不断提升。其中2021年集成电路出口31.5亿元,同比增长58.54%;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出口1.7亿元,同比增长25.93%;汽车出口11.3亿元,同比增长63.13%。同时,外贸主体稳定发展,国有企业主导作用显著,2021年国有企业出口2862.7亿元,同比增长17.73%,占北京市出口总值的46.8%。2022年前11月,北京出口机电产品2489亿元,增长3%,占出口总值的47.5%。



1.3 人口端看,人口吸引力较强,老龄化问题较严重
北京人均GDP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人口有较强吸引力,其与全国人均GDP差距逐步增大,呈持续上升趋势。同时,北京是我国重要的人口流入城市,据《中国人口普查图鉴-2020》显示,截至2020年北京外省流入还未取得户籍的人口为841万人,居于全国第五位,少于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和近几年北京实施的人口管控政策有关。2021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18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


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保持较低水平,2021年仅为0.96‰。因此北京年末常住人口的变化一定程度由北京流入人口决定。北京流入人口增速于2010年后逐渐降低,2016年首度转负为-0.09%,直至2021年持续保持负值,这可能受政策影响。自2015年以来,北京开始逐步疏解非首都功能 ,并对外来人口实施收缩政策,执行了严格的人口限制上限,2016年即出成效,当年常住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只增加2.4万(2015年新增18.9万)。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提出,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收缩型城市一个基本判别标准是连续三个自然年人口增长为负。北京连续三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已经进入收缩性城市行列。


从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北京人口老龄化趋势上升。北京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于2018年小幅下降,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比例虽逐步增加但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即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的国际标准,北京已于2021年末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为14.23%,略高于国家平均水平14.2%。


1.4 资金端看,净存款持续上升,存在一定的储蓄倾向
观察北京住户存款占全国比重和北京市人口增速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从2010年到2021年,北京市对资金的吸引与对人口的吸引整体较为一致。2008年-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速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这一时期北京市居民存款占全国的比重也明显降低,从2009年的5.7%降至2017年的4.7%。在2017年及其之后北京人口增速稳定接近0%的较低水平,而北京市住户存款占全国比重也相对稳定在4.7%左右。单从居民存款增速来看,2016-2018年,北京居民存款增速远低于全国水平,不过2018年快速上升,接近全国水平;2022年三季度以来存款增速进一步走高,一方面可能是居民收入增速迎来一定修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北京居民存款倾向加强。


而北京企业存款增速自18年以来持续低于居民存款增速;并且2020年以来北京企业存款增速绝大部分时间也低于全国水平,尤其是2022年10月企业存款增速快速回落至5.8%(同期全国增速为10%),也反映出疫情对北京企业的影响较为显著。整体来看,北京存款增速和全国对比,2004年以来北京市本外币存款总额增速在全国水平上下波动,2020、2021年乃至今年(截至11月),北京存款增速持续低于全国水平,与之相对的,北京市各项存款占全国比重多年来呈现下滑趋势。这可能与北京企业存款增速快速放缓有一定关系。


从贷款端看,自2009年以来北京市各项贷款增速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北京市贷款余额占全国比重也逐年下降。分居民和企业端看,北京市住户贷款与企业贷款同比增速走势较为接近,只有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走出了相反的趋势。住户贷款增速在2020年出现明显下滑,而企业贷款实现了逆势上涨。住户贷款的下滑可能与北京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北京银保监局2021年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北京辖内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全年增速分别比全国低9.0、14.3和6.2个百分点。2020年企业贷款增速维持较高水平,可能有赖于政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于2019年5月发布《全面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行动方案(201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力争实现2019-2020年北京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长30%。北京银保监局2021年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北京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续贷6.8万笔、金额1510.1亿元,首贷新增20.5万户、金额2564.3亿元,融资可得性持续提升。企业纾困、民生保障等领域新增融资4796亿元、存量续作3369亿元。


2021年以来,北京市企业贷款增速再次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也可能是北京直接融资相对较强,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颖介绍,2021年北京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79家,境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额突破2万亿大关,居全国首位。北京私募股权发展也较为发达,以创业投资基金为例,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2021 年新增投资中,北京以2050.06亿元的投资金额,16.19%的再投金额占比居全国首位。截至 2022 年 11 月末,北京市私募基金管理人有3968家,管理基金规达44,068.62 亿元,位居上海之后排名全国第二,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6.75%和22.03%。由于贷款增速明显偏低,近10年,北京市人民币净存款(存款余额-贷款余额)整体不断上升,北京市净存款占全国比重也从2010年1月的12.8%升至2022年10月的29.4%,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京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消费预期下降,存在一定的储蓄化倾向。



2
北京财政与偿债能力分析
2.1 北京财政自给能力强,实现对中央财政的正贡献北京不仅经济实力靠前,财政收入也相对可观。近十年,北京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3314.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932.31亿元,年均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5164.6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例高达87.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由3389.8亿元增加至6862.70亿元,年均增长10.25%。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的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近十年北京财政自给率基本保持稳定,且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财政自给率为86.44%,财政自给能力强。


北京市财政实力较强,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支撑。2020年、2021年,全国仅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天津、福建8个省市净上缴中央税收(上缴中央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之间的差额)为正值,实现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正贡献。2021年,北京市净贡献4572.44亿元,位列全国第五。



2.2 财政土地依赖程度较低
北京市财政实力雄厚,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低。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作为衡量土地依赖程度的指标,2021年北京市的土地依赖度居全国各省市中游偏下水平,实际上近五年,北京土地依赖度均低于30个省市平均水平,呈现较低的土地依赖程度。我们认为目前北京在财政方面要继续控制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增长速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经济转型。



2.3 政府债务状况良好,存在一定城投债务压力
从债务角度来看,北京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强。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加和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与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的加和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五年北京政府债务负担轻。2021年,北京GDP位列全国第1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全国第6名,而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为21.78%,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8.96%,均低于全国各省的平均水平,说明北京市整体政府债务状况良好。


将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纳入考虑后,北京市宽口径债务率远高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近五年,北京市宽口径债务率基本保持稳定,且始终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北京市隐性债务负担较重。2021年北京市宽口径债务率为373.39%,明显高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273.63%)。


接下来我们将对北京市城投债细项进行简单统计与梳理。

3
北京城投融资情况分析
3.1 城投债发展较早,发行增速放缓,融资规模缩减
北京的城投债发行较早,2009年发行量便已达535亿元,占全国发行总量的19.6%。不过此后全国城投债持续蓬勃发展,发行规模快速增长,到2021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达63913.71亿元,复合年均增速高达30.1%。而北京城投债总发行量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发行总量由2009年的535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2147.70亿元,年均增速约12.3%。北京城投债发行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2年开始明显降低,2021年仅为3.36%。

从净融资来看,2009年至2017年,北京市城投债净融资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北京市城投债净融资额占全国比重不断下降。其中2017年,北京市城投债净融资额为-179.85亿元,为历年的最低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来北京市城投债净融资额短暂明显上升,达820.05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3.7%,之后开始继续下滑,于2021年末下降到255.01亿元。今年前11月,北京市城投债总发行量略有缩减,净融资额增长较多。总发行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85%至1913.70亿元,占全国比重小幅上升至3.63%;净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增加51.96%至424.82亿元,占全国比重上升至3.26%。


从地区结构来看,北京市各区县城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从2021年经济总量和综合财力看,海淀区经济总量处于领先位置,其次是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等地区。而从城投债融资规模来看,西城区、海淀区对资金的吸引要远超北京市其他区县。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西城区、海淀区城投债券余额分别为510.35和443.5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虽然城投债券余额不高,但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较高,西城区、海淀区城投平台有息债券余额分别为2686.85亿元、1709.67亿元,这对于其宽口径负债是一个负担。2021年西城区负债率和债务率都处于各区县最低水平,分别为0.3%和3.69%,表明西城区地方生产总值与财政实力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良好的覆盖能力,但将城投债纳入考量后的宽口径债务率为622.93%,排北京市各区县第一位,显示出西城区较重的城投债务负担。另外,北京市各区县的债务率整体呈现较高水平,而延庆区、房山区、昌平区和平谷区2021年无论是债务率还是宽口径债务率均位于北京各区县较高水平,显示出较重的债务负担。


3.2 北京市城投债利率明显低于全国,未来到期偿还量缩减
2018年以来,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处于持续下滑态势。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为4.36%,较2018年下滑128BP;近十年来,北京城投债利率长期低于全国水平,且与全国城投债利率呈现相近的下滑趋势,2021年北京城投债利率较2018年下滑137BP至3.41%,发行成本进一步压缩。今年截至12月7日,北京城投债票面利率为2.95%,比同期全国利率低80BP。


2021年,北京城投债到期偿还量达1651.00亿元,而今年到期城投债规模下降至1535.38亿元,其中今年12月份到期额为320.45亿元,单月偿还额位于今年高值。未来三年北京的城投债到期规模也有所收窄,不过均位于1000亿元以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偿债压力。



4
小结
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不仅仅是全国的大脑中枢,也是重要的心脏(经济大市)。无论在财政上缴还是科技发展上都在国内处于前列。北京是少有的在摆脱对房地产依赖之后经济仍在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这也部分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金融资源优势。持续上升的GDP和限额管理的人口数量会产生较大的“优越差”,未来在房地产市场、人口流动等其他方面可能带来未知难题。
北京作为京津冀“一核两翼”的世界级城市群主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占有一核,也占有其中一翼,在中国几大城市群中属于少有的大中心。北京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最大带动效应,同时如何通过官僚体制改革来适应城市群的发展,将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大探索。

【1】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在2017年后停止公布,因此2017年后固投累计值用累计同比倒推得出。同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值虽然持续公布,但为保持与北京市统一口径,我们也选择从2017年起用累计同比进行倒推。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有偏差;国企改革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相网

GMT+8, 2024-12-23 12:51 , Processed in 0.0773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